JasonGao Thoughts

认知觉醒,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

2022-03-25

上一篇RoamResearch,一款帮助我们更好思考的笔记工具文章里提到要每周写一篇文章,类似最近比较流行的Newsletter 模式,公开地提出来也算是让大家监督我,从而让我可以坚持下去。

从写文章这件事往前看,主要是这阵子我做的比较大的一个改变是:有时间就看书,把平时休闲娱乐的时候都用来阅读,因为阅读量的提高,所以也想着写点什么,主要是自己在看完书后的一些总结与思考,而因为有输出的诉求,从而又让自己得加大输入,这样形成一个比较良性的循环。

这段时间看了不少书,其实还是有不少收获的,今天主要讲讲这段时间让我感觉触动最大的书《认知觉醒》吧,这边书最早是在小创作的视频号里看到的,当时就好奇去微信读书里看了下,书中很多观点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,后面我应该还会看第二遍的。

什么是认知觉醒

人的大脑等级上分有 3 个部分:本能脑、情绪脑和理智脑。

本能脑源自爬行动物,可以类比成蜥蜴脑,主要是让爬行动物对环境快速做出本能反应,遇到危险就逃跑,遇到猎物就捕食,情绪脑源自哺乳动物,可以类比成猴子脑,情绪可以让哺乳动物趋利避害,更好地在恶劣的环境生存,而理智脑则源自灵长类动物,主管认知。

本能脑和情绪脑相对理智脑发展时间很长,在大多数情况下占主导地位,我们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,而非理智。

本能脑和情绪脑在亿万年来以来,是被生存压力塑造而成的,所以它们天性就是目光短浅,即时满足,喜欢呆在舒适区,而理智脑的思考是需要耗费大量能量的,所以人天性就有懒性,不喜欢思考。

这些所谓的天性在远古的时候是我们得以生存的巨大优势,而到了现在社会则成了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巨大阻碍,所谓的认知觉醒就是让理智脑变强从而克服我们天性的过程。

道理都懂,但就是做不到

在电影《后会无期》中有一句台词,“听过很多道理,依然过不好这一生”,这个是为什么呢?因为大部分知道这些道理,但是就是不去行动。如果没有按照道理去践行,那肯定是一无所获,毕竟”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。你有很多想法,但是你不去行动,所有的道理在没有去实践之前都是一个概念而已。

凡执行力强的人都有一个习惯—立刻做。从手边能完成的简单事情开始,边做边调整,这样才容易达到最好的成功。

Nike的广告词写得就挺好,Just do it,直观去做就好了,有想法,先开始,不是只将想法停留在脑海中。

如何坚持做那些短期内看不到效果的”无用之事”

大部分人坚持不下去是因为认知看不到那么远。因为人类的大脑喜欢确定性,不喜欢未知或不确定性。那些短期内看不到效果的事就有巨大的不确定性,所以很多人坚持不下去。

一个方法是养成习惯,从《微习惯》一书中获得的启示。作者斯蒂芬·盖斯为了养成好习惯,要求自己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、每天只读一页书、每天只写 50 个字,这种无负担的习惯养成法最终促使他拥有了良好的身材,养成了阅读习惯,还写出了自己的书。

另外一个点事我们给自己设定目标的时候不宜太大,要学会将目标进行分解,分为一个一个的小目标,这样自己在完成每个目标的时候会有一个正向的反馈,同时也更能让自己有动力坚持下去。

爱因斯坦说过,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,不到必要的时候,别去打断它。那些短期内看不到效果的”无用之事”其实就遵循复利规律,你要相信它。


复利的曲线图很好的描述了增长情况,在前期,增长都是比较缓慢的,到了某个值之后才会有很大增长。大部分人因为认知上看不到这个点,所以在那个值来临之前就放弃了。而这也正是那些能坚持下去的人的机会。

阅读是为了改变

很多人以为一本书只要读完,读书的过程就结束了。事实上,阅读只是整个过程的开始,阅读之后的思考、思考之后的实践比阅读本身更加重要(这里主要指非虚构类书籍)。很多人的阅读仅停留在表面,读的时候觉得这里好有道理、那里好有道理,读完之后就不闻不问了,然后迅速转移到下一本书中,这种满足于录入的阅读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便是,一段时间之后再去翻这本书就好像之前没有看过一样,所有的痕迹都烟消云散了。真正读好一本书,往往需要花费数倍于阅读的时间去思考和实践,并输出自己的东西——可能是一篇文章,也可能是养成一个习惯——这个过程比阅读本身要费力得多。

这里直接将原文的部分截取下来,我觉得这段话已经描述得很清楚了,阅读的核心是在之后的思考和实践。

关于写作

知道并不表示真正理解,而是写出来,用自己的话将某个知识写出来,要让其他人都能看懂,这种才是真正的掌握。正如爱因斯坦说的,”如果你不能简单地解释它,你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它”。

真正希望通过写作建立影响力的人是不会完全被“稿酬”、“流量”等外部动机束缚的,他们往往是为自己的成长而写、为众人的需求而写、为长远的价值而写、为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而写。即使没有鲜花和掌声,他们也会坚持输出和成长,收获的反馈和奖励都只是意外和惊喜,不是必然和期待。这样的心态能让他们的笔尖持续释放力量,最终收获梦想,因为选择权始终在自己手上。

上面这段关于写作的动机是从书中截取出来的。

作家 CJ Chilvers 写了 35 年的 newsletter,他在它的 35 Lessons from 35 Years of Newsletter Publishing 中写到,Deliver value, not word counts. Solve someone else’s problem — the bigger the better. It’s nice if it solves your problem too. 简单翻译下就是:传递价值,而不是字数。解决别人的问题,越大的问题越好。如果同时也能解决你的问题,就更好了。

我觉得上面这两段话已经很好的写出了我想要表达的东西。我写的东西首先肯定是我自己觉得有用的,对于大家,可能有用,也可能没用,但是我尽量输出我自己觉得有价值的,暂时肯定不考虑流量的问题,更多的是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,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,如果对于大家在某些方面有些启发,那我觉得就算是成功的了。

另外,这本书在关于潜意识、元认知等基本概念的解读上有着独到的见解,另外在学习力、情绪力、专注力等这些具体能力的提升上都有具体可行的方法。感兴趣的可以自己亲自去阅读看看,非常不错的一本书。

公众号同步更新,欢迎关注😄